工科大学物理
主编王军
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
字数543千字
开本787×1092 1/16开
配套资源课件;学习平台;
样书申请
定价¥ 58.00元
ISBN978-7-301-31915-4
页数
出版年2020年12月第1版
资源下载
本教材是为适应当前地方性工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、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目标以及工科院校各专业特点,结合编者多年来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的经验编写而成。
王军,攀枝花学院教务处处长.1993年7月本科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物理专业, 1996年7月硕士毕业于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所核聚变与等离子体专业。1997年4月入攀枝花学院工作,主要承担《大学物理》课程教学工作,担任攀枝花学院教务处处长。
白浪,攀枝花学院物理教研室主任.2004年7月本科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物理专业, 2007年7月硕士毕业于西南大学凝聚态物理专业。2007年7月攀枝花学院任教至今,主要承担《大学物理》、《大学物理实验》、《物理与人类文明》等课程教学工作,担任攀枝花学院物理教研室主任。
本教材是为适应当前地方性工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、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目标以及工科院校各专业特点,结合编者多年来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的经验编写而成。是编者所在教学团队“大学物理‘1+X’模式课程改革”的成果。 “1”模块对应于本教材的第一章至第十三章,包括力学篇、热学篇、电磁学篇、光学篇和近代物理篇,涵盖了从经典物理学到近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、基本原理和基本应用,是物理大厦的基石。本着为工科院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服务的思想,综合考量各工科专业特点,设计了“X”模块,对应于教材的选学篇,分别介绍了刚体力学、固体的弹性、流体力学、电场中的物质、磁场中的物质和熵。可根据面向学生专业的不同,组合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,以适应不同专业的物理基础的要求。 本教材适用于高等学校非物理专业理工科大学物理课程。
目录
本教材是为适应当前地方性工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、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目标以及工科院校各专业特点,结合编者多年来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的经验编写而成。
主编简介
王军,攀枝花学院教务处处长.1993年7月本科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物理专业, 1996年7月硕士毕业于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所核聚变与等离子体专业。1997年4月入攀枝花学院工作,主要承担《大学物理》课程教学工作,担任攀枝花学院教务处处长。
白浪,攀枝花学院物理教研室主任.2004年7月本科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物理专业, 2007年7月硕士毕业于西南大学凝聚态物理专业。2007年7月攀枝花学院任教至今,主要承担《大学物理》、《大学物理实验》、《物理与人类文明》等课程教学工作,担任攀枝花学院物理教研室主任。
内容简介
本教材是为适应当前地方性工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、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目标以及工科院校各专业特点,结合编者多年来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的经验编写而成。是编者所在教学团队“大学物理‘1+X’模式课程改革”的成果。 “1”模块对应于本教材的第一章至第十三章,包括力学篇、热学篇、电磁学篇、光学篇和近代物理篇,涵盖了从经典物理学到近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、基本原理和基本应用,是物理大厦的基石。本着为工科院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服务的思想,综合考量各工科专业特点,设计了“X”模块,对应于教材的选学篇,分别介绍了刚体力学、固体的弹性、流体力学、电场中的物质、磁场中的物质和熵。可根据面向学生专业的不同,组合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,以适应不同专业的物理基础的要求。 本教材适用于高等学校非物理专业理工科大学物理课程。